平等享用健康護理設施
第十二條
平等享用健康護理設施

新發展撮要

預防及推廣服務

子宮頸癌篩查

123.

除了子宮頸普查計劃外,衞生署亦於2017年12月推出由關愛基金資助為期三年的先導計劃。在先導計劃下,三間非政府機構的服務提供者透過其社區網絡主動接觸低收入婦女,鼓勵她們接受免費或資助的子宮頸癌篩查,並為他們提供預防子宮頸癌的健康教育。

大腸癌篩查

124.

政府於2014年施政報告宣布會籌備及推行先導計劃,以資助特定年齡群組接受大腸癌篩查。衞生署已於2016年9月展開為期3年的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資助於1946至1955年出生及沒有徵狀的香港居民接受篩查,以預防大腸癌。隨後,政府在2018-19財政預算案宣布把計劃恆常化,並逐步將篩查年齡擴展至五十至七十五歲。

推廣母乳餵哺

125.

自上屆報告後,政府已加強推廣、維護及支持母乳餵哺的有關政策及措施。詳見附件12A

精神健康

126.

香港特區的精神健康問題日益重要。在2010至2013年進行的《香港精神健康調查》(該項調查是首次以面對面方式進行的全港精神科流行病學研究)中,年齡介乎16至75歲的華裔婦女患一般精神病6的一星期患病率估計為16.9%,比男性(9.4%)為高。在2016年,以女性年齡標準化死亡率而言,死於自殺者按每十萬名標準人口計算為5.7人,相對於男性,後者按每十萬名標準人口計算為13.7人。

127.

在過去幾年,政府撥給精神健康服務的資源一直增加,每年開支由2013-14年度逾50億港元,增加至2017-18年度約64.5億港元。

128.

於2013至2017年進行的精神健康檢討完成後,食物及衞生局(食衞局)於2017年4月發表《精神健康檢討報告》,當中提出40項建議,以加強香港的精神健康服務。食衞局根據精神健康檢討的建議,在2017年12月成立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以跟進該40項建議的落實情況、就精神健康政策向政府提供意見,以及協助政府進一步加強各種精神健康服務。該委員會推行多項工作,包括督導進行一項針對不同年齡組別人士的精神健康患病率調查,第一階段的調查將於2019年年初展開。

129.

自2010年起,醫管局實行了多項新措施,包括推行「個案管理計劃」,為計劃加入朋輩支援元素,設立24小時「精神健康專線」,以及增加對一般精神病診所的跨專業支援等,藉以加強社區支援和改善精神健康服務的輪候時間。

130.

在2017年2月,食衞局聯同醫管局和社署合作推行為期兩年、名為「智友醫社同行」的先導計劃,透過20間長者地區中心為社區內患有輕度或中度認知障礙症的長者和其照顧者提供支援服務。先導計劃將於2019年2月常規化,並會於2019-20年度擴展至全部41間長者地區中心,以令更多有需要的長者(包括婦女)受惠。

131.

衞生署於2016年1月開展為期三年的「好心情@HK」全港心理健康推廣計劃,並擬於2019年推行一個持續的精神健康教育和反歧視計劃。

132.

政府在母嬰健康院推行兒童身心全面發展服務,以識別可能有產後抑鬱的母親,並在有需要時轉介她們往醫管局的專科服務。母嬰健康院亦與公立醫院合作,為產婦提供產後檢查及家庭計劃指導,並透過支援小組經驗分享和個別輔導,協助產後婦女適應生活上的轉變。

預防愛滋病病毒感染

133.

未來數年,我們會加強婦女愛滋病防控的工作。根據香港愛滋病顧問局出版的《香港愛滋病建議策略(2017-2021)》,針對非華裔亞洲人及非洲人的愛滋病教育、安全套使用和定期檢驗需要加強,而當中大部分為婦女。提供的服務需顧及她們的需要。另一方面,需要探討在懷孕後期再進行愛滋病檢測的可行性及流程,以進一步預防母嬰傳播。

為有特別醫護需要的婦女提供的服務

134.

如上一次報告所述,香港特區政府繼續為有特別醫護需要的婦女提供服務,包括殘疾婦女、年長婦女、吸毒者、性工作者、少數族裔、輸入外勞和外籍家庭傭工等。相關服務的詳情載於附件12B


6 包括抑鬱症、廣泛性焦慮症、混合焦慮抑鬱症、恐懼症、強迫症和驚恐症。


精神健康
返回
回到頂部